张成是作者大明:我!最穷县令老朱教我贪污小说里面的主人公,小说情节很吸引人,是一本罕见的好书,强烈推荐!内容主要讲述.....朱标渐生疑心。抬头看了看坐在自己对面的张成。张成则是微微一笑:放心,这水泥产业如今还只是在凤阳县,尚未铺开,等全省各地都开始引进这水泥了,到时候二位投资的那小工坊

毕竟,老朱只是名义上的‘富有四海’。
实际上,内帑真正管钱的人,可是马皇后。
即便朱元璋并不是妻管严,但这一万两若真的亏了,他回去也着实不好交代。
一时间。
父子两人,在车厢里大眼瞪小眼,竟是不知该说什么好。
“咳!”
朱元璋咳嗽了几声,掩饰尴尬:
“咱还是相信张大人的,张大人说能赚钱,那就肯定能赚钱!”
“是吗......”
朱标渐生疑心。
抬头看了看坐在自己对面的张成。
张成则是微微一笑:
“放心,这水泥产业如今还只是在凤阳县,尚未铺开,等全省各地都开始引进这水泥了,到时候二位投资的那小工坊,只怕身价要翻个十倍,甚至百倍!”
“十倍百倍......”
如今,那小工坊的估值就已经有二十万两银子。
不说翻个百倍那么夸张。
光是十倍的涨幅,那可就是二百万两。
大明的国库收入,一年也就八百万两,这个数字直到历史上的朱棣继位之后,才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。
一直到后来的万历,才算到达顶峰,但那也只是两千万上下。
这么一个小小作坊。
以后竟能顶得上国库每年四分之一的收入?
这、这如何可能!
“张大人,你莫不是在说笑?”
朱元璋皱眉道:
“那工业新区茫茫多的作坊,倘若都按你说的,翻个十倍、百倍。”
“咱们大明,岂不是要富到流油?”
“这天底下的百姓,还能有穷人吗!”
面对老朱的质疑。
张成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摇头笑了笑。
毕竟,朱元璋目前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社会,强行让他理解工业社会的增值速度,这是完全不可能的。
跟每个人本身的悟性没有关系。
单纯就是时代的局限性。
“不管是不是说笑,这始终是我张成未来的目标。”
张成说着,随手拉开窗帘。
此时,马车正在返程途中,车窗外,尽是刚刚午休回去工作的工人们。
“不知二位认为,这些工人们的生活状况,可好?”
“这......”
朱标朝外面张望了一下。
来往的工人们尽管身体并不算健壮,面容也是各显沧桑。
但浑身却莫名散发着一股朝气蓬勃的气息。
一时间,他竟说不上来。
“这些工人,看着与田间地头的老农们不大一样。”
朱元璋同样朝着外面张望了几眼。
接着,沉吟片刻,徐徐开口:
“看起来,他们似乎有着用不完的力气,哪怕身板算不上是魁梧有力,可偏偏就是显得充满了劲。”
“像是......”
“像是生活充满了奔头,对吧?”
张成接过朱元璋的话,笑呵呵道。
奔头......
这个词,尽管朱元璋从未听过。
但的确形容的很是精准。
他点点头,道:
“张大人用词精准,的确是有‘奔头’。”
“知道为什么他们生活有奔头吗?”
张成神色渐渐认真。
见两人同样凝神看他,便缓缓说道:
“那是因为,凤阳的工业改革,让这些曾经是田间老农的百姓们,如今可以甩脱脚上的泥泞,开始从事工业生产。”
“他们的收入提高了,他们的地位有了,他们的尊严,同样被人提起了。”
“这,就是他们生活的‘奔头’。”
张成说到这,忽然叹了口气。
“可这只是凤阳而已。”
“天底下,还有数不尽的‘凤阳’,所以,对我而言,凤阳只是一个开始。”
“这工业改革,同样也只是刚刚起步。”
“我的目标,就是让大明的子民们,统统能够过上好日子,都能有尊严的,在这个世界上......”
“活下去!”
最后的三个字。
张成说的慷锵有力。
听到这话,朱元璋的眼神渐渐变了。
他的脑海中,竟是不由浮现当年经历过的悲惨场面。
残骸遍地。
饿殍千里。
对乱世的百姓们来说,‘活下去’是多么有力的一句话?
朱元璋陷入了沉默!
尽管,他在这之前对所谓的‘商业改革’,还是持有偏见!
可如今,亲眼目睹了家乡百姓们的全新生活之后,他不禁在内心里开始自问......
这士农工商,几千年传下来的至理名言,当真对吗?
“张大人,你如此鼓吹工人、商人。”
“可农人呢?”
朱标忽然想到了什么,不由皱眉,道:
“倘若人人都去行商,那岂不是无人耕种?没了粮食,就算这工业之道、商业之道能登天,可人终究要吃饭!”
“这饭食,又该从何而来?!”
“吃饭的问题......”